品种名称: 金燕窝
作物: 火龙果
选育单位: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、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、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三亚研究院、诏安县欣泰园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
年份: 2023
审定编号: 热品审 2023006
品种来源: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于2015年从中国台湾地区引进。该品种是从厄瓜多尔有刺黄龙果Pitahaya Palora 实生群体中选育而来。
特征特性: 植株长势强,茎节处有气生根。枝蔓多3棱,茎表面披中厚蜡质,棱边无木栓化,顶生刺座,刺座内长有锥状刺 2~5 枚,刺长约 0.4cm。两性花,单生,花长约34cm,花瓣淡黄色,自花结实,萼片黄色,果萼基部退化为锥状突起,间生针状刺 7~15 枚,长0.5~1.4cm,果实成熟时刺易脱落。种子黑芝麻状,约 1836 粒/果,百粒重约0.7g。周年多次开花,批量采果 2~3 次。果实椭圆形,成熟果皮黄色,果面有刺,平均单果重 285g,皮厚3.2mm。果肉白色,质地柔软,多汁,味甜,微香,果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22.9%~23.6%,全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9.8~20.4%,可食率60.3%~62.0%。
产量表现: 历年生产性试验结果表明,金燕窝嫁接苗定12植后第 2 年开始投产,第 3 年进入盛产期,盛产期亩产1536.2kg,比对照品种燕窝 1 号增产56.4%。
审定意见: 该品种符合《热带作物品种审定规范火龙果》(试行),通过审定。适宜在福建南部、海南等宜植区推广。
栽培技术要点: 选择最冷月平均气温>10℃、阳光充足的区域种植。采用嫁接繁殖,大棚避雨栽培,搭排架定植,浅植 3~5cm,亩植 800 株。微喷灌溉,水肥一体化,以有机肥为主,化肥为辅,年施有机肥3⁓4 次,每隔7天补施水肥 1 次、根外追肥 1 次。适时修剪,每株留12⁓15根枝条,充分受光。在福建于 3 月上旬⁓5 月下旬、9 月上旬⁓11月下旬补光;在海南于 9 月下旬至翌年3 月下旬补光。每批每个结果枝留 1⁓2 个花蕾,谢花后第5 天清除残留花瓣,10 天后疏除畸形果,春季果留4⁓7 个果/株,夏季果留2⁓3个果/株。注意防治溃疡病、桔小实蝇等为害。果实转色完全、外观饱满时采收,采收前刷去果面尖刺。 |